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的复苏、国际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严重影响下,知识产权手段已是今后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日趋完善。下面列举了一些重大的知识产权案件:
【奥克斯诉格力案】:奥克斯从日本东芝开利公司购买了一件压缩机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东芝开利在2000年就申请了这项名为“压缩机”的专利,该专利已于2020年9月到期。在奥克斯购买这项专利一个月后,其就在宁波中院起诉格力专利侵权;2019年10月,奥克斯又在南昌中院再次发起同样的诉讼。据悉,宁波中院受理上述案件后,格力曾提出管辖权异议;在被宁波中院裁定驳回后,格力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后,再次被驳回、维持原裁定。2021年12月,宁波中院对上述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宁波中院认定,格力及相关经销商的两例侵害奥克斯发明专利权案件生效,并分别判决格力赔偿9600万、7060万,合计约1.67亿元。
【“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2000年,唯冠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分别在多个国家、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包括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国大陆注册的iPad商标。2009年,苹果公司通过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IP公司)与唯冠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台湾唯冠公司达成协议,约定将iPad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公司。2010年4月19日,苹果公司、IP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公司,主张根据IP公司与台湾唯冠公司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书》及相关证据,请求判令深圳唯冠公司2001年获准在计算机等商品上注册的"IPAD”商标和1111商标专用权归其所有及判令深圳唯冠公司赔偿其损失400万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年11月17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苹果公司、IP 公司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促成双方以6000万美元达成调解。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以大致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研发活动期风险】:研发活动期风险是在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专利进行详细检索,造成的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国外专利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及在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规定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造成各权利人恶性竞争的风险。
【生产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间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造成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在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及保密协议,可能构成专利陷阱;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进行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划分,可能造成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
【贸易活动期风险】:在新产品销售活动期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策略、合同等,在销售环节,企业未采用注册商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等对形式对成果进行保护,可造成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申请专利、注册商标、设计广告词、营销方案时未进行认真检索可造成对他人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此外,在专利转让中,所转让的技术不可用、已转让技术在转让、技术转让方以包销条款欺诈受让方等均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从制度、团队、人员等多角度出发,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利用以及风险防控。
【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评估】进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评估的最晚时间是在企业的产品上市之前。当然,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评估的时间越早越好,以免造成重复研发或者研发后发现第三方有相关知识产权而进退两难。对于还没有上市的产品进行法律上的全面审核以评估是否可能侵犯第三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宣传用语、产品名称等)、版权(字体)、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商业秘密权等。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应对措施】经过详尽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风险的大小和商业化运营的策略,大致可以考虑以下选择:(一)变更产品设计绕开专利;(二)无效第三方专利;(三)继续推进产品商业化;(四)获得知识产权许可;(五)获得供应商的知识产权侵权担保;(六)并购相关企业以获得知识产权或者知识产权使用权;(七)终止产品的商业化。